掌握相关资讯

在这里看看发生的新鲜事

NEWS

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提速

返回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出部署,提出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并将构建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列为改革任务之一。

产品碳足迹是衡量一种产品在全寿命周期内所排放二氧化碳当量的方法。自2015年《巴黎协定》达成后,全球多个国家设定了碳减排目标,碳足迹的实施范围也进一步细化,由国家层面延伸至产品层面。中国是制造业大国,在国际绿色贸易新规则下,加快构建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对于突破国际涉碳贸易壁垒、引导社会绿色低碳消费具有重要意义。

自2023年以来,国家层面不断完善碳足迹管理体系的顶层设计。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等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意见》《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明确到2027年,碳足迹管理体系初步建立,制定发布与国际接轨的国家产品碳足迹核算通则标准,制定出台100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

碳足迹管理体系落地实施面临不少挑战,其中碳足迹因子数据库和核算规则标准是最关键的两个环节。数据是进行碳足迹核算的基础,电力排放因子是核算碳排放的基础参数。根据电网层级划分,电力排放因子分为全国、区域和省级三类。生态环境部在2024年更新了全国电力排放因子数据,但区域和省级电力排放因子已经多年未更新。

新能源装机占比越高,电力排放因子数值就越低。现阶段,全国新能源装机规模增长迅速,如果电力排放因子不及时更新,将增加企业产品测算的含碳量。国内各地的电力装机结构差异较大,对于青海、新疆等新能源占比较高的省区,如果按照全国电力排放因子来计算碳排放,会增加企业产品所测算的含碳量,削弱其市场竞争力。因此,电力排放因子应当实行滚动更新、定期发布,以便贴近企业实际的碳排放。

生态环境部承担电力排放因子更新的职责,其也在积极建设碳排放因子数据库。2023年9月,生态环境部与国家统计局签订碳排放统计核算工作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重点围绕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建设、夯实碳排放强度等碳排放统计核算基础数据、提升碳排放统计核算能力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

由于产品碳足迹涉及生产、运输、使用、回收等多个环节,数据获取和计算十分复杂,因此统一的规则标准对于推动产品碳足迹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提出,将发布产品碳足迹核算通则标准,编制发布国家产品碳足迹核算通则标准,明确产品碳足迹核算边界、核算方法、发布形式、数据质量要求和溯源性要求等,统一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编制要求。

部分行业和有关部门已经行动起来。中国家用电器协会于2024年1月发布了《家用电器产品碳足迹核算通则》。工信部正在统筹推进工业领域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研制工作。

参考来源:南方能源观察公众号